今年以来,乌兰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问题,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聚焦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项一项制度去完善,切实为经营主体减负担、解难题,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道路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活力更足。
(一)推行简政放权,政务服务更加高效。统筹推进审批破冰工程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业务、数据、应用、技术四个层面融合,实现投资项目申报、审批、办理“一网通办”。依托青海省工程建设监管和信用管理平台,同时制定《乌兰县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所需材料》流程表,施工许可核发实行承诺预审制,对备齐施工许可11项前置要件的建设项目,采取“容缺预审”“信用承诺”,立等即办,对限额以下(10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不断提升了审批效能,保障了小型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依托青海政务服务网开设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和“青松办”手机APP“一件事”专栏,按照“前台一次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对县政务服务中心现有窗口进行优化整合后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1个。聚焦企业群众普遍关切的异地办理事项,共梳理“跨省通办”事项53项,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跨省通办”专窗8个。截至目前,“跨省通办”事项共办结547件。
(二)深化商事改革,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规范事项办理条件、简化审批流程,无差别不限量市场准入。目前全县各类市场主体共计4242户,其中个体工商户3221户,企业8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9户。2024年新增243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209户、企业34户,网上办结率100%。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落实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通过青海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进行网上注销。截至目前,共计注销各类市场主体4267户,2024年新注销196户。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平台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做到对市场主体“无事不扰”。
(三)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市场潜在活力。推行多元化办税,扩展了网上办税职能和自助办税终端功能,纳税人均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涉税业务,实现增值税及附加税合并申报、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申报,有效提升了申报效率,减少了纳税次数,实现了全税种全流程电子化申报,足不出户一网通办,纳税人、缴费人网上申报比例达到90.18%。为营造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落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政策,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可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50%执行。
(四)优化投资环境,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开展投资项目攻坚行动,建立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联和“一个项目、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倒排工期表”的工作机制,坚持一周一调度和项目建设进度提醒并举,大力实施“审批破冰”工程,加快推进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点项目每周有进度、每月有投资。按照年初各项目单位上报梳理形成全县项目库,共计实施项目75个,总投资55.31亿元,2024年度完成投资12.2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0个,总投资42.38亿元,新建项目55个,总投资12.93亿元。